close

第一次看這本書時只顧著看曲折離奇的情節發展
疏忽了這些也非常精彩的片段
第二次閱讀時又發現許多前次閱讀時沒看到的線索和細節
並再度想向我心目中的光明使者
(相對於日本另一推理女作家黑暗女王桐野夏生)頂禮膜拜

每天閱報總看不到幾則好事,政爭是不用說了,更嚴重的是現在所有媒體皆以社會新聞為重,看得我覺得台灣這地方是不是每天只會發生你殺我,我殺你,自己殺自己這種事。

自殺,是了,最近一兩年突然變成另一個新社會現象的叫做「卡奴」,卡奴因還債不起而自裁,卡奴因無法還債而遭到銀行追殺,卡奴是新興社會族類,當我聽說有人申請了數十張甚至上百張信用卡時,我深深覺得自己落伍了,大大落伍,相較起遠遠走在借貸前端的老百姓們,我去年起才開始欠債(而且要還很多年,嗚),每每想起每月必須從薪水扣除不少銀兩繳給銀行時,就忍不住心如刀割,(誰叫你要圓什麼成家夢,笨!)可我那利息比起動輒百分之十八到二十的超高循環利息且利滾利的信用卡利息,實在不值一提,在我近乎遠古人類的腦袋裡,從沒想過要借錢來買包包、衣服、鞋子之類小物,沒錢穿世界名牌LUBENTERN不就得了?(沒錯,我這思想是歐巴桑的邏輯)

所以,無論為了什麼原因,只要是為了消費而欠債,我都深覺惑然不得其解,直到我看了宮部美幸在1992年發表的《火車》一書,我才終於能稍微理解,所謂花錢買幸福,究竟是什麼道理。

殺人信用卡或火車?

宮部美幸的中文版出書甚早,之前海飛麗曾以《殺人信用卡》作為此書的中文書名,我可以理解當時編輯想取個驚世駭俗書名的念頭,近年來大家不太在乎取什麼離奇書名後,崇尚直接照翻,編輯也樂得清閒,但我反覆咀嚼「火車」這兩個字的用意,就像後來臉譜出版的版本第228頁裡所述:

安穩行進在軌道上的火車慢慢地、慢慢地開上危險的坡道,而一個小小的轉轍器正誘導它往前面即將腐朽的木橋上開去,橋下是懸崖峭壁。轉轍器無聲無息地運作,改變了火車的軌道路線……

我很喜歡宮部美幸這本書裡以火車作為踏上難以回頭路程的意象描述,當然她有更出名的作品如《模仿犯》,但若要排心目中的名次,我會把《火車》放在首位。這本書有種微妙纖細的女性心理,又帶著說不出的哀傷,好像你翻開報紙看到一條社會新聞,背後卻是這則新聞的背景故事,那是更深入且充滿同情心的社會實象描述,每一則看似平凡的案件背後,卻有著那樣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人生掙扎,想幸福的女子與想逃脫的女子,相遇在一列無法回頭的火車上,就像書裡的溝口律師轉述的:

為什麼會借了這麼多的錢,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只是想讓生活變得更幸福。

以及酒吧小姐富美惠所說的:

那女孩會開始迷上信用卡消費,是因為在那個過程中逐漸沉浸在錯覺裡。……她又沒錢、沒有學歷、沒什麼特殊的能力、就連長相也不是美得能夠靠它吃飯、頭腦也不是很聰明。只能在三流以下的公司做些事務工作。像這種人心中總是描繪著從電視、小說、雜誌中看見聽到的富裕生活。過去的人只會把這些當作是夢想,想想便算了,……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夢想無法達成,卻又不甘心就這樣子放棄。所以會有希望達成夢想的感覺,並沉醉在那種感覺裡。

看到這裡,我似乎可以稍稍觸及想靠著借貸來成就夢想的卡奴想法了,因為現實生活中,幾乎接觸不到欠債不還,或除了房貸外欠下大批債務的人,我只好靠著小說閱讀,彷彿可以在冰涼的新聞報導與灑狗血的談話節目之間取得些許平衡,我想知道欠債背後的思考邏輯,也許永遠都無法觸及全面,卻稍微可以理解了。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如此喜歡宮部美幸的小說,在流暢的小說情節之中,甚至她也不忘加入自己理解(或他人指導)的意見,但那樣看似專業的看法,插在小說之中卻沒有無關宏旨的感覺,特別是從第163頁到183頁裡整整二十一頁,溝口律師對調查案件的本間刑警說明了信用卡與現金卡問題的部分,看法相當深入,卻絲毫不讓人覺得無聊,幾乎可以成為一部優秀宣導短片的腳本,我第一次看這本書時只顧著看曲折離奇的情節發展,疏忽了這些也非常精彩的片段,第二次閱讀時又發現許多前次閱讀時沒看到的線索和細節,並再度想向我心目中的光明使者(相對於日本另一推理女作家黑暗女王桐野夏生)頂禮膜拜。

這是日本1992年出版的小說,卻正掐合目前台灣的狀況,到底是我們無法以前人為師,抑或歷史總會走到錯誤的道路?我不知道,也許小說家會知道吧!

相關文章:
難以歸類,宮部美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糊塗塌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