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思凱【愛的鋼琴手】SONY MUSIC,2003
不管情歌或快歌都一樣,
彷彿他怯於觸碰某些最肌髓的情緒,
努力扮演著那個只展現出百分之五十感覺的實力派音樂人。
身為電視青年的我,某天在看公視連續劇「家」時,突然聽到了伍思凱的新歌,「留給你的窗」,呵!伍思凱又出新歌了嗎?距離他上一張專輯「想念」已經兩年有餘,現在才出新專輯?我還以為他打算退出歌壇了呢!
伍思凱出道時我還在念大學,因此他那「愛要怎麼說」的笑話我也曾躬逢其盛過,不過剛出道的伍思凱歌雖然唱得不錯,卻帶著點「流行四十五轉」的調調,歌很紅,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比不上那時的王傑夠力,同年王傑推出「你是我胸口永遠的痛」,伍思凱卻是「愛到最高點」,對於沒事愛來段苦情歌的二十出頭,愛到最高點太光明、太政治正確了點,伍思凱的正面形象因此受到我嚴重的忽視,加上那些「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生日快樂」之類的歌,簡直一而再地把他推上可樂音樂的王座,世界是美好的,因為伍思凱的音樂就是這麼甜。
後來發生的一則社會事件,才突然讓我察覺到,這樣甜蜜美好的音樂特質並非來自一個安逸成長的環境所致,至今為止,我從來沒聽過伍思凱針對自己破碎動盪的家庭背景發表過任何深入言論,這代表音樂跟人格特質,其實是可以分頭進行卻不悖的嗎?
我是從「最愛是你」那張專輯開始,才開始收藏伍思凱的,老實說,伍思凱的音樂或唱腔跟之前幾張專輯有差別很多嗎?其實我是感覺不出來的,只不過,納進了包裝更成熟完整的唱片體系而已,專輯的設計精緻了,MV的水準提升了,或許,歌詞「姚謙化」的狀況更顯著了,但我心裡其實覺得,伍思凱就是那樣,他的瘋狂彷彿設好了界線,絶不超過那條隱形的藩籬,張惠妹「BAD BOY」專輯裡那首「一個人跳舞」曾經讓我大大驚豔過,可是那歌就像熱舞以後,人大概呈現半疲憊狀態的情景,真正投入的時刻伍思凱卻保留起來了,他會做好聽的歌,也真的有才氣,可是不管情歌或快歌都一樣,彷彿他怯於觸碰某些最肌髓的情緒,努力扮演著那個只展現出百分之五十感覺的實力派音樂人。
這張「愛的鋼琴手」也一樣,我真的覺得這是張聽覺舒適的專輯,「愛的鋼琴手」輕快而節奏明朗,伍思凱的聲音收放自如,「這邊 那邊」、「留給你的窗」、「英文名字」是好聽的伍式情歌,但我很難辨別它們跟上一張專輯「想念」裡的「窗外」、「想念」或「港灣」有什麼具體差別,「寂寞冠軍」裡的JAZZ很美,不過似乎跟「有夢有朋友」裡的「害人精」是雙胞胎,「婆娑世界」找了方文山來寫詞,但聽起來其實跟上張專輯的「愛情縮影」很類似;同樣的問題一直出現在伍思凱專輯裡,從第一張開始就差不多,一張專輯裡總有些碰到皮膚就停下來不繼續寫進去的歌,伍思凱不是不能寫或不能唱,但為什麼改變的腳步總這麼慢?
其實聽到「留給你的窗」那一刻,心情是複雜的,兩年沒聽到的聲音當然想念,他那副天生性感的聲音(聽過他唱GEORGE MICHAEL歌的人不會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過了這兩年,仍舊唱著形而上的愛情意念和勵志曲勢,我期待中的歌曲增齡,到現在為止他只做了一半,另一半到底能不能做出來還未可知,但相較起許多已經沒有開發可能的同齡歌手,我對伍思凱未來的音樂還有許多的想望。
留言列表